斷捨離是自我管理術中重要的概念與習慣,我將之運用在去除「口語表達」之冗詞贅語上,使講話簡潔也能提高表達之層次。
「口頭禪」、「語言癌」其來有自?
教授「簡報技巧」與「口語表達」課程多年,常在課堂上跟學員們討論講話精準與效率之道,其中很受歡迎的『口頭禪何來?』常常引起教室裡話題與笑聲不斷。然而,最近常被學員問起「口頭禪」是不是就是「語言癌」,講話也會〝罹癌〞?究竟是否真有這麼嚴重?我才發現這個流行的話題其來有自。
聯合報曾有一篇報導提及民眾前往王品集團旗下餐廳時,因總是聽到服務生重覆「讓我來為您做一個分切〝的動作〞…」「沙拉〝的部份〞建議您可以從左而右食用…」非但沒讓消費者感到尊榮,反而覺得困擾不舒服!所以大家紛紛注意到了自己、或周邊他人話語內容中有無這類重覆且惱人的字眼。
據報導這家在「語言癌」的討論熱潮中被鎖定為〝檢討對象〞的王品集團自己倒覺得有些無辜,聲明某些用語其實是台灣人普遍常用的口頭禪,並非王品獨有。王品主管表示,這些服務用語原本是長久以來制式化SOP下的詞句,甚至於是希望服務人員在面對客人時,能爭取多一點時間〝緩和現場氣氛情緒〞,才刻意拉長句子且委婉以對!一開始為了一致性要員工背誦,但久了就改不過來反成服務時的包袱。王品表示未來會〝順應民意〞,調整旗下部分品牌外場人員的說話方式。
不良的說話習慣,遮蓋了你想表達的「關鍵內容」
乍聽「語言癌」三個字覺得挺嚴重,彷彿講話有「冗詞贅語」就是一種「嚴重的疾病」。其實聯合報報導的「語言癌」,就是口語溝通中所謂的「用語囉嗦不簡潔」,重覆了太多不必要的用詞。
舉例來說,大家打開電視或平日與人對話都很容易聽到,「那…基本上…我想…這個…那個…對…」,更不佳的用詞還有「老實說…你懂我意思嗎…?」等等。後者甚至還會造成溝通表達的負面效果,可歸類為語病,因為一堆的「坦白講…老實說…」是否代表說話的人其有些話語內容是不坦白或不老實?
這種說話習慣,直接的影響除了造成表達不流暢與浪費時間外,還可能因為講的數量過多,反而遮蓋住發話者真正要表達的「關鍵內容」,成為轉移聽眾注意的〝干擾〞訊息。
用刻意練習克服表達中的口頭禪與贅詞
那麼,一旦〝罹患〞語言癌,要「治癒」有多困難呢?曾聽課堂中來上我「口才課」的學員轉述:有些語言訓練機構要求大家上台練習時~不得重覆出現事前約定之贅詞用語,否則就要罰款或罰站!我想處罰倒是形式或課程花絮應無傷自尊,但若真能達到立竿見影之效,為了不被罰錢而忍住刻意減少贅詞,也算是進步。
我的調整與改善口頭禪方式則是溫和些。當學員來到我的教室:首先,我會先觀察與記錄其說話習慣/用辭內容等,是否有口頭禪、贅語現象,接著再分析其次數/頻率/一兩個字或更長,接著診斷是為輕/中/重度,並瞭解其本人是屬於不自覺?不承認?還是知道,但改不了?
建議解決改善之道則是,緊張問題要先克服;資料不熟、停頓思考則當然需要再備稿與熟練;最難改的是講話習慣則要刻意自我提醒,以及謹記若因不當口頭禪導致聽眾不悅或誤解…可能付出的代價成本就很高了!
就表達方式來看,語言及文字其實是很不一樣的。由於語言表達的當下,不一定都能夠事先完全準備好要表達的內容,也很難在每句話上字斟句酌一一衡量適切性。另一方面,實務上口語表達之修辭也可能有刻意重覆為了強調之意;或有時適當的停頓或空白,反而可以凝聚聽眾的注意力!只是「這個」、「那個」等用詞本身畢竟不高明、甚至是屬於詞窮填空,加上次數與頻率多了自然惱人讓聽眾分心不悅!
若有改不掉的「口頭禪」還是請老師診斷幫你改改吧!
© Copyright Li-Ying Cheng